关键词
“太祝令”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功臣太和四年 曹魏 · 高堂隆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一
按先典,祭祀之礼,皆依生前尊卑之叙,以为位次。
功臣配食于先王,象生时侍宴燕礼;
大夫以上皆升堂,以下则位于庭;
其馀则与君同牢。
至于俎豆荐羞,唯君备。
公降于君,卿大夫降于公,士降于大夫
使功臣配食于烝祭,所以尊崇其德,明其勋以劝嗣臣也。
议者欲从汉氏祭之于庭,此为贬损,非宠异之谓也。
贵者取贵骨,贱者取贱骨,今使配食者因君之牢,以贵贱为俎,庶合事宜。
《周志》曰:「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
共用谓之勇,言有勇而无义,死不登堂而配食,此即配食之义,位在堂之明审也。
下为北面,三公朝立之位耳,宴则脱履升堂在庭也。
凡献爵有十二、九、七、五、三之差,君礼大夫三献,太祝令进三爵于配食者可也(《通典》五十)
省牲牵牲赞牲议 南梁 · 明山宾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八
案郊庙省牲日,则廪牺令牵牲,太祝令赞牲,祭之日,则太尉牵牲。
《郊特牲》云:「社者神地之道,国主社稷,义实为重。
今公卿贵臣,亲执盛礼,而令微吏牵牲,颇为轻末
司农省牲,又非其义,太常礼官,实当斯职。
礼,祭社稷无亲事(《通典》作「无亲牵牲」。)之文,谓宜以太常省牲,廪牺令牵牲,太祝令赞牲(《隋书·礼仪志》二,天监四年明山宾议,又见通典四十五。)
祀五帝于明堂乐歌十一首 其二 高明乐太祝令迎神。奏高明乐、覆焘舞。) 隋 · 无名氏
祖德光,国图昌。
祗上帝,礼四方。
辟紫宫,动华阙。
龙虎奋,风云发。
飞朱雀,从玄武
携日月,带雷雨。
耀宇内,溢区中。
眷帝道,感皇风。
帝道康,皇风扇。
粢盛列,椒醑荐。
神且宁,会五精。
归福禄,幸闾亭(同上)
郊祀燔柴先焚后祭议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二
新礼。
祭毕。
收玉帛牲醴。
置于柴上。
然后燔柴燎坛之左。
敬宗谨按。
祭祀之礼。
必先降神。
周人尚臭。
祭天则燔柴。
祭地则瘗血。
祭宗庙则焫萧灌鬯。
皆贵气臭。
用以降神。
礼经明白。
义释甚详。
委柴在祭神之初。
理无所惑。
是以三礼义宗等并云。
祭天以燔柴为始。
然后行正祭。
祭地以瘗血为先。
然后行正祭。
又礼论说。
太常贺循上言。
积柴旧在坛南燎。
祭天之牲用犊左胖。
汉仪用头。
今郊用胁之九个。
太宰令奉牲胁。
太祝令奉圭璧。
俱奠燎薪之上。
此即晋氏故事。
亦无祭末之文。
既云汉仪用牲头。
头非神俎之物。
且祭末俎皆升。
右胖之胁。
唯有三礼。
贺循既云用祭天之牲左胖。
复云今仪用胁九个。
足明燔柴所用。
与升俎不同。
是知自在祭初。
别燔牲体。
非于祭末。
烧神馀馔。
此则晋氏以前。
仍遵古礼。
唯周魏以降。
妄为损益。
纳告庙之币。
事毕瘗埋。
因改燔柴。
将为祭末。
事无典实。
礼阙降神。
又燔柴正祭。
牲玉皆别。
苍璧苍犊之流。
柴之所用。
四圭骍犊之属。
祀之所须。
故郊天之有四圭。
犹祀庙之有圭瓒。
是以周官典瑞。
文势相因。
并事毕收藏。
不在燔例。
而今新礼引用苍璧。
不顾圭瓒。
遂亦俱燔。
义既有乖。
理难因袭。
又燔柴作乐。
俱以降神。
则处置之宜。
须相依准。
柴燎在左。
作乐在南。
求之礼情。
实为不类。
且礼论说积柴之处。
在神坛之南。
新礼以为坛左。
文无典故。
请改燔柴为祭始。
位乐悬之南。
外壝之内。
其阴祀瘗埋。
亦请准此。
駮奏旧封禅礼八条 唐 · 施敬本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
旧礼。
侍中跪取匜沃盥。
非礼也。
夫盥手洗爵。
人君将致洁而尊神。
故使小臣为之。
侍中大臣也。
而盥沃于人君。
太祝小臣也。
反诏祝于天神。
是接天神以小臣。
奉人君以大臣。
故为非礼。
按周礼大宗伯曰。
郁人下士二人赞祼事。
则沃盥此其职也。
汉承秦制。
郁人之职。
故使近臣为之。
魏晋至今。
因而不改。
然则汉礼侍中行之。
则可矣。
今以侍中为之。
则非也。
侍中
其始也微。
高帝时籍孺为之。
惠帝时闳孺为之。
留侯子辟彊年十五为之。
后汉
楼望以议郎侍中
邵阖自侍中步兵校尉
其秩千石。
少府卿之官属也。
少府卿秩中二千石。
丞秩千石。
侍中少府班同。
魏代苏则为之。
侍中亲省起居。
故谓之执兽子。
吉茂见则嘲之曰。
仕进不止执兽子。
是言其为亵臣也。
侍中名则古官。
人非昔任。
掌同燮理。
寄重盐梅。
非复汉魏执兽子之班。
异乎周礼郁人之职。
行舟不息。
坠剑方遥。
验刻而求。
可谓谬矣。
夫祝以传命。
通主人之意。
以荐于神明。
非贱职也。
故两君相见。
则卿为上傧。
况天人之祭。
其肃恭之礼。
以两君为喻。
不亦大乎。
今太祝下士也。
非所以重命而尊神之义也。
然则周汉太祝是礼矣。
何者。
按周礼大宗伯曰。
祝下大夫二人。
上士四人。
掌六祝之辞。
大宗伯上卿
礼部尚书太常卿比也。
小宗伯中大夫
侍郎少卿比也。
祝下大夫
郎中太常丞比也。
上士四人。
员外郎太常博士比也。
故可以处天人之际。
致尊极之辞矣。
又汉太祝令秩六百石。
太常博士同班。
梁太祝令南台御史同班。
今太祝下士之卑。
而居古下大夫之职。
斯又刻舟之论。
不异于前矣。
又旧礼。
谒者太尉升坛亚献。
非礼也。
谒者已贱。
升坛已重。
是微者用之于古。
而大体实变之于今也。
按汉官仪。
尚书御史台官属有谒者仆射一人。
秩六百石。
铜印青绶。
谒者三十五人。
郎中满岁称给事
未满岁称权谒者
又按汉书百官公卿表。
光禄勋官属郎中员外
秩比二千石
谒者宾赞受事员七十人
秩比六百石。
古之谒者秩异等。
谒者班微。
以之从事
可谓疏矣。
又旧礼。
尚书令奉玉牒。
今无其官。
请以中书令从事
汉武帝时
张安世尚书令
游宴后宫。
宦者一人出入帝命。
改为中书谒者令。
成帝宦者
用士人。
魏黄初秘书
中书监
令旧尚书并掌制诰
既置中书官。
制诰枢密皆掌焉。
则自魏以来。
中书汉朝尚书之职。
尚书令玉牒是用汉礼。
其官既阙。
故可以中书令主之。